鹤壁市桑葚类功能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平台建设目的、意义和研究方向
1.1平台建设目的
通过研究桑葚类功能性食品固有属性,建立针对桑功能性食品技术体系,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在提升现有技术水平、加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工程研究中心在行业发展中的动态引领和风向标作用,通过加强科技研发投入、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力度,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带动行业整体基础理论研究及技术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
1.2平台建设意义
本工程研究中心将强化桑功能性因子对人体改善的作用机理研究、桑食品加工技术的专业化研究以及产业集成化技术配套,使机理更明析、技术更专业、纵向更深入、横向更密切、集成化更紧凑,产业化更加明朗。能够更好地抓住国内食品行业良好的发展机遇,瞄准当前国际国内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桑葚类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通过中心组建,有利于完善传统的桑葚产业链,形成“桑叶制茶、鲜果采摘、落果酿酒、桑枝种菇、桑根入药”立体式产业链条,从而带动饮料产业、烘焙产业、休闲食品产业、食品添加剂产业、保健品产业等形成区域性特色产业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找寻精准发力点。
1.3平台研究方向
围绕鹤壁市的桑食品加工产业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开展桑功能性因子发掘、作用机理分析、桑食品(以桑发酵食品为代表)加工过程中的营养保持与安全调控机理探究、桑食品加工技术体系构建等4项关键技术研究,并以此为契机研究开发符合我国现阶段人民膳食营养状况与改善现阶段因营养失衡造成的常见慢性疾病的桑功能性食品。
本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前提,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为核心单位,负责中心的组织,管理和日常运行。采取开放式运行模式,吸收国内外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优秀人才,携带科研成果到中心开展工作,进行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进产学研合作。
2.平台负责人简介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简介
2.1平台负责人
王跃强,硕士,副教授,中共党员,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科研、招生等行政工作。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鹤壁市文明教师。兼职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产学研创专指委委员,河南省食品行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功能食品专业委员会委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参编教材、著作6部;主持、参与省级科研课题7项,省级教改课题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参与省级教学质量工程8项;荣获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三等奖1项,河南省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2.2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瑜,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动粒蛋白CENP-I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负责蛋白的表达与纯化,体外 GST pull-down 实验,细胞免疫共沉淀等相关实验动粒蛋白 CENP-O 亚复合体体外重组以及亚基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参与整个课题流程,包括前期相关的背景调研,相关的分子克隆,以及后期的蛋白表达与纯化,亚基之间相互关键作用区间的鉴定等。2020年-2022年,就职于国内知名医药企业上海药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担任研发部门高级研究员,参与公司内部重点研发项目两项,其中主持重点研发项目一项,参与申请获得实用新型型专利1项,服务国际知名药企辉瑞和默沙东。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SCI收录3篇。
3.平台团队介绍
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专兼职科技人员33人,其中副高以上研究人员20人,所占比例为61%,技术人员30人,所占比例为91%,管理人员3人,所占比例为9%。研究人员队伍中有正高10人,所占比例为30%,副高10人,所占比例为30%,博士8人,占比24%。已逐步建立起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是我市功能性食品研究的人才集聚高地,近年开展功能性食品相关研究项目22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8项,在研课题15项。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4.平台的基础设施和主要仪器设备
4.1平台基础设施
科研基地面积1400平方米,根据研究功能划分为包括食品理化检测实验室、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感官评价实验室等9个,建有味道科学研究中心1个,创客空间1个。校内拥有肉制品加工、烘烤食品加工、制剂中试基地面积600平方米。用于功能性食品研究的仪器设备900余万元,包括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粉质仪、拉伸仪、红外光谱仪、凯氏定氮仪、索氏抽提仪、食品安全检测仪、旋光仪等仪器。
4.2主要仪器设备
食品物性分析仪,院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粉质仪,绿色食品生产单元虚拟仿真系统,啤酒小型生产线,红外光谱仪,电子面团拉伸仪,液相色谱3D仿真软件,原子吸收3D仿真软件,气相色谱3D仿真软件,膳食纤维测定仪,酶标仪,营养配餐软件,食品安全检测仪,紫外可见光光度仪,无菌室,中心试验台,干燥箱,超纯水机,全自动还原糖测定仪,糖度仪,喷雾干燥机,智能一体化蒸馏仪,真空离心浓缩仪,高速离心机,拍打式均质仪,食品微生物采样箱,生物显微镜,全自动雪花制冰机,瓶(桶)装水制作生产线,灌装机(白酒,饮料)真空干燥箱,真空冷冻干燥机,真空包装机,水平风超净工作台等。
5.承担的项目和科研成果
5.1承担的项目情况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研究起止时间 |
1 |
低GI桑叶饼干研制及其降糖机制研究 |
校级重点 |
2023-2025 |
2 |
食源型有机硫化物的提取及其在功能性油脂中的应用研究 |
校级重点 |
2023-2025 |
3 |
复合果汁配方优化及冷杀菌技术对复合果汁品质影响研究 |
校级 |
2023-2024 |
4 |
桑葚发酵汁的性质及其对豆渣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 |
校级重点 |
2022-2024 |
5 |
黑豆冷冻熟面加工工艺关键技术研究 |
校级重点 |
2021-2024 |
6 |
草莓果蔬防腐保鲜研究 |
校级 |
2022-2023 |
5.2科研成果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成果名称及等级 |
取得时间 |
1 |
鸡蛋清粉干燥过程中指示蛋白的筛选及其品质变化分子机制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7 |
2 |
胆固醇在食品加工中的氧化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12 |
3 |
玉米油中甾醇的高温氧化特性及其防控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
2013 |
4 |
柑橘抗氧化成份和能力分析及超声提取机理研究 |
浙江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5 |
5 |
食用菌保鲜与加工中的非技术研究硫护色 |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 |
6 |
特种应急户外能量豆产品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省科技厅 |
2021 |
7 |
小麦麸皮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研究与组分分析 |
省科技厅 |
2016 |
8 |
内黄大枣营养评价与特性分析 |
省科技厅 |
2013 |
9 |
冬凌保健酸奶的研制与开发 |
省科技厅 |
2010 |
10 |
功能性无糖蛋糕的研制及品质优化 |
校级重点一等奖 |
2022 |
11 |
观赏海棠果抗氧化活性分析及海棠果溶豆的研制 |
校级一等奖 |
2022 |
12 |
果蔬固体饮料工艺配方关键技术研究 |
校级重点 |
2021 |
13 |
混合发酵剂在豆渣面包中的应用 |
校级重点 |
2020 |
14 |
蕨麻猪肉用品质特性研究 |
校级 |
2019 |
15 |
淀粉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
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17 |
16 |
豆渣面包面团发酵流变与烘焙质构特性研究 |
校级重点 |
2017 |
17 |
膳食纤维营养保健灌肠的研制及其品质测定 |
校级重点 |
2014 |
18 |
麦麸功能性烘焙食品的研制及营养价值研究 |
校级 |
2014 |
6.平台建设的长期目标
河南桑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围绕我市、辐射我省功能性食品加工应用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把研究中心的技术、产品进行产业化,成立以中心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企业,带动行业经济增长和配套产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带动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市功能性食品加工应用技术开发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推动行业经济向高新技术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将瞄准国内外桑食品加工技术开发的前沿领域,完成2项重点研究项目,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关键技术成果,发表1篇三区以上的SCI研究论文,取得1项以上的发明专利,3项以上的实用新型专利,培养出企业适岗工程师(以在读学生培养和社会工作人员培训的方式)500名,把研究中心建设成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推动研究中心向省级研究中心提升。